悉尼协议研究院&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接轨国际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随着“优质校建设”、“教学质量诊改”和“高职版双一流”的深入实施,“质量”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为与国际接轨,使学院教师进一步了解《悉尼协议》的内涵,掌握专业建设的技术路径和专业建设标准,提高课程设置和开发能力,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于4月19-21日邀请悉尼协议研究院马永青院长针对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际,按照《悉尼协议》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全院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此次培训为半封闭式,以“专题报告+实务操作”为主要形式,内容囊括《悉尼协议》本土化专业建设的路径及标准、专业学习成果的设计与开发、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成果导向的课程和专业建设等。胡永甫院长、肖争鸣副院长、刘兴星副院长出席培训会,全院参与培训的专任教师、职能部门人员共计200余人。
培训关键词
一是“国际标准”
“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国际流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上对接国际标准,参与国际认证将成为必然趋势。学院高瞻远瞩,按照《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认可约定,总结各个国家、地区《悉尼协议》认证的经验与当前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情况,针对学院目前的职业教育特色和状况,梳理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为学院的中长期专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标准体系。
二是“实操落地”
培训现场一改传统的课桌式布局,以学院11个专业类为单位布置圆桌小组,实操诊断专业建设问题。教师们头脑风暴的同时也以这种模式传递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现代课堂应弱化“师本位”,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和积极性为主,让课堂成为一个动脑、动手和动嘴的空间。
三是“成果导向”
培训以逆向思维为职业教育把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过程保障为核心的质量观,逐步建立起从“质量成果”到“质量体系”再到“质量文化”的质量发展路径,只有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质量观念,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培训创新地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要多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老师的成果;以知识教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全过程和多元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
马永青提到,本科院校的《华盛顿协议》已经走得比较成熟,对于高职层面对接国际标准来说,《悉尼协议》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最为匹配。学院是全国第一家与其接轨的民办院校,这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长远目光分不开,他相信学院的教学团队和学生会在此框架下走稳自我提升的每一步。
参训教师新认识
制造技术系主任韩立
在学习之前,对于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范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剖析,教师们建设思路已逐渐清晰。专业建设是关乎学生一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学生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从专业学习成果到单元课程学习成果到课程结构学习成果,层级递进,最终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高职专业教师,自己必须先跳出原有的专业技能束缚,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学习,加强课程优化与开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财经系教师朱涛
我重新分析了课堂的师生关系,她认为学生内心渴望与老师进行平等对话,这样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知识在师生间的流动。她在课堂中已经采用过以学生为主导模式的讨论和讲评,今后将会采取更多的方式消除师生之间的藩篱,同时提升自我,用学生的“学”来检验自己的“教”。
学习成果汇报
附件下载